(這個問題好像很難……我只是有種感覺,某些寫手對京都腔的描述,有點像武俠/歷史小說家對吳儂軟語的描述:「軟糯甜媚、婉轉動聽」。這一說法的由來,好像是從前民俗音樂和各地方言相結合,逐漸衍變出各種戲曲聲腔,而今崑曲的某些聲腔會添加吳音、半說半唱的蘇州評彈這類地方曲藝即以蘇州話表演,語言和音樂互相影響,細節記不清了,得請教一下藝文界的朋友。Don’t quote me on this.)
這讓我想到英國文化圈所謂的紳士理想:傳統的「gentleman」自幼接受博雅教育的陶冶,鑽研人文七藝,目的在於成為有修養、內涵、見識以及深厚人文素質的文化人。英國博雅教育擁護者 John Henry Newman言及紳士之道時曾如此描述他眼中的「gentleman」:
「It is well to be a gentlemen, it is well to have a cultivated intellect, a delicate taste, a candid, equitable, dispassionate mind, a noble and courteous bearing in the conduct of life.」(引自《The Idea of a University》第五講。這本書我也沒讀完,不太認同博雅教育的必要性,不過他的文筆優美,有一陣子酷愛讀他的文章)
(這又不能怪我,會長的戲份那麼少,她的種種性格以及品德涵養,神仙(編劇)才能完全掌握吧。再說會長的氣質魅力好像從頭至尾只是 everywhere implied, but never professedly declared,反觀夏樹與黎人的人氣倒是在戲中強調好幾次。本人看戲向來不注意人物,一直以來僅僅把會長當成動漫故事裡滿街跑的超能力少女,兼喜歡將和服當便服穿的怪人而已。)
留言
No title
1219靜留的誔生日,在屬於她的京都替她慶生,真是別有一番情趣!!
請問那個--傳說中的一戰成名的下集,有在努中嗎~呵
2012/12/19 22:42 by 靜夏迷 URL 編輯
To snow or not to snow
在古樸的京都雪中漫步一定很浪漫,有機會體驗的話就算是半夜也不能錯過啊(!?)
(<= 這隻北極熊每回下雪都會出去轉一圈才肯回熊窩)
私以為,降雪是自然界最美麗的現象之一,雪花間的縫隙會吸收聲音,所以降雪時分給人的感覺十分寧靜祥和,而且下雪夜的天空顏色很漂亮 ...
不過接近冰點降雪,有一點危險性,那就是白天氣溫較高時冰雪會逐漸融化成為水,入了夜氣溫降至 0℃ 以下就會在地面結一層薄冰,沒穿防滑的靴子行走的話容易跌跤,走下坡或下階梯時要小心(有點技巧,可是我說不上來,也許可以請當地人示範一下)。
-2℃ ... 在戶外活動的話,其實會熱(沒唬你,今天我這兒也差不多這個溫度,在外頭走不到三分鐘就熱的受不了,把圍巾手套大衣全褪下來了),穿太多反而會適得其反,容易導致流汗,造成體熱的流失。所以這種天候下在外頭走動,要保持身體的透氣乾爽,不是包的愈緊愈好(如果有穿的愈多卻愈冷的感覺,可能就是過度保暖造成流汗失溫的徵兆)。活動時沒辦法褪去外衣的話,至少停止活動後要儘快更換清洗吸過汗的裏衣,不然體熱被吸走,容易著涼。
另外不知你知不知道,酒精其實會造成失溫,飲酒作樂不能拿來當作暖身禦寒的妙方啊...
(<= 這傢伙愈來愈囉唆的像個老媽子,明明年紀還比較小...)
2012/12/20 17:59 by Linda URL 編輯
Re: No title
這麼叫好微妙…
這兒只是我個人散漫之地,游走在HIME的靜夏之間,沒有版主這種存在喔。
> 1219靜留的誔生日,在屬於她的京都替她慶生,真是別有一番情趣!!
正是為此才去的!
人不輕狂枉少年!
我趁而立之年尚有點小積蓄出門遠遊,既是想體嚐風雅京都的冬天,也是為了是慶祝她的生日,更有一點是,想了解她出生的地方及月令。
結論:超冷!怪不得是這種個性呀!
> 請問那個--傳說中的一戰成名的下集,有在努中嗎~呵
這種黑歷史就……(掩面)
2012/12/25 21:54 by 流 URL 編輯
Re: To snow or not to snow
我們回來後京都下大雪……不愧是靜留出生的地方。
京都行一回想起來充滿被捉弄的感覺呢…(掩面)
> 在古樸的京都雪中漫步一定很浪漫,有機會體驗的話就算是半夜也不能錯過啊(!?)
我很怕冷OTZ
> (<= 這隻北極熊每回下雪都會出去轉一圈才肯回熊窩)
我耐熱但不耐寒。如果我能從平均氣溫六度以下的地方回來後就稍微不怕冷就好了呢…
想是這樣想,但似乎還是一回台就感冒呢… ̄▽ ̄"
> 私以為,降雪是自然界最美麗的現象之一,雪花間的縫隙會吸收聲音,所以降雪時分給人的感覺十分寧靜祥和,而且下雪夜的天空顏色很漂亮 ...
這輩子我還沒親眼見過雪呢…台灣有機會降雪的地方就那幾座山,但我從來就沒有冬天爬山的雅致…(寒冬爬山是S自己吧!)
> 不過接近冰點降雪,有一點危險性,那就是白天氣溫較高時冰雪會逐漸融化成為水,入了夜氣溫降至 0℃ 以下就會在地面結一層薄冰,沒穿防滑的靴子行走的話容易跌跤,走下坡或下階梯時要小心(有點技巧,可是我說不上來,也許可以請當地人示範一下)。
我有穿雪鞋去喔。不過沒遇見下雪倒還真不知有這種危險性(我只知雪地易滑)
> -2℃ ... 在戶外活動的話,其實會熱(沒唬你,今天我這兒也差不多這個溫度,在外頭走不到三分鐘就熱的受不了,把圍巾手套大衣全褪下來了)
我知道啊,所以我每天穿三件出門而己喔。
因為走路動一動會熱,所以我不會穿太多。
>穿太多反而會適得其反,容易導致流汗,造成體熱的流失。所以這種天候下在外頭走動,要保持身體的透氣乾爽,不是包的愈緊愈好(如果有穿的愈多卻愈冷的感覺,可能就是過度保暖造成流汗失溫的徵兆)。活動時沒辦法褪去外衣的話,至少停止活動後要儘快更換清洗吸過汗的裏衣,不然體熱被吸走,容易著涼。
嗯!我會記住這訣竅,日後有機會到寒冷的地方會再多注意。
> 另外不知你知不知道,酒精其實會造成失溫,飲酒作樂不能拿來當作暖身禦寒的妙方啊...
這我知道啊XD
所以我們是回旅館喝喝小酒鬼扯靜留及京都的必然性唷!XD
> (<= 這傢伙愈來愈囉唆的像個老媽子,明明年紀還比較小...)
說真的…經過昨日一天,我深深體會到是我自己太幼稚不成材了,並不是別人老成…OTZ
2012/12/25 22:04 by 流 URL 編輯
(下回就是夏誕日了!)
2012/12/25 23:14 by H君 URL 編輯
No title
希望我以後也能達成這個目標!!!
在這一天漫步在京都的街頭。
2012/12/26 00:15 by efgh0731 URL 編輯
Re: 沒有輸入標題
就說靜留超愛捉弄人的吧!
那天把小紫杯壓在小巴身上後…網路就不通了,想來也是…(小巴這受!)
> (下回就是夏誕日了!)
2014年的預定!
2013年就算了…要先存錢呢。
2012/12/26 18:24 by 流 URL 編輯
Re: No title
非常棒啊,不過冷到不行就是了…
從平均氣溫20度上下的台灣去到最高溫不超過六度的京都真的是M到不行呢我…
> 希望我以後也能達成這個目標!!!
可以的!
我也是遇上靜留多年後的今年才達成,
> 在這一天漫步在京都的街頭。
還真的很有感覺…自以為靠近了些她生活的地方的那種感覺(我很自我感覺良好的)
2012/12/26 18:27 by 流 URL 編輯
No title
2012/12/26 20:47 by H君 URL 編輯
No title
[1] http://www.data.jma.go.jp/obd/stats/etrn/view/monthly_s3_en.php?block_no=47759&view=14
日本各地除了北海道之外,要過白色聖誕的機率根本微乎其微,尤其京都過去十年來,只有三年的年度降雪量超過個位數,雪粧京都可謂可遇不可求的景致,在當地住上整個冬季都未必能見著(e.g. 西元 2002 年降雪量為零),您老也不必太過沮喪。沒雪花裝飾的京都照樣風情萬種、古雅迷人。
一時興起,以日本氣象廳網站上的記錄為基準,做了以下的計算(日文網站才有,英文網頁很簡陋,資料不齊全,不愧是做給外國人看的…):
[2] http://www.data.jma.go.jp/obd/stats/etrn/index.php?prec_no=61&block_no=47759&year=&month=&day=&view=
假設動畫播出那年(2004)會長 17 歲,那她的出生年份就是 1987。這段期間各年的 12/19 當天,京都完全沒有降雪/積雪紀錄。另外,白色聖誕在京都過去這二十五年間出現過兩次,分別於 1992 年(只一公分的積雪而已)以及 1995 年(13 公分的大雪)。更早的資料我沒仔細查閱,不過大至可導出的結論是:
(1)靜誕和降雪的關聯度趨近於 0,不是您家的會長大人在捉弄人(照資料來看,她更有可能是晴天寶寶) ;
(2)在京都度過白色聖誕的機率約為 2/25 = 8%。
這樣您們還堅持要去京都等雪嗎?
(很抱歉澆您冷水)感覺上這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,您會很辛苦的... 要賞雪,一群人殺過來咱這兒就成了,何必在一個機會渺茫之處痴痴等待、苦苦守候?北國的雪景可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(是說這個圈子的痴情種子很多,情定京都之後大概就一心一意、貫徹始終、至死方休,我這樣慫恿您們遠走他鄉、另投他人懷抱好像很惡劣...)
好奇想問一下--
冬季地面結薄冰的日子,京都人會穿木屐走上街頭嗎?(跌跤不會很難看?)夏季艷陽天烈焰當頭,京都人還會穿浴衣和服參加祭典節慶嗎?
2012/12/31 17:01 by Linda URL 編輯
為何京都必須冬天去呢?www
一方面想賭看看下雪的京都以及靜留誕生時的季節,不覺得是種浪漫嗎?(掩面)
另一原因就是這個!XD
http://farm9.staticflickr.com/8359/8338474538_26f6a7ab5b.jpg
(雖然這次完全沒去做就是XD)<--意思就是還會冬天再去唷呵。
2013/01/02 23:21 by H君 URL 編輯
No title
不過下回真的要試試那邊的蔥…我喜歡大蔥,如果有燒喜燒也想嚐試 ̄▽ ̄
彰銀的同學說今年夏去,我正在想要不超過四人的限度,湊得了咖嗎?XD
2013/01/03 08:48 by 流 URL 編輯
京都蔥的話大丈夫喔!
是說,沒研究好特產果然是觀光客失格吶,下回有經驗了應該可以準備的更好。
另,你不是說2013要當自宅警備員嗎?XDD
結果已經準備好了喂!
2013/01/03 12:43 by H君 URL 編輯
啊哈哈,怕冷如我大概也不會再來一回冬季京都行了唷!
>
> [1] http://www.data.jma.go.jp/obd/stats/etrn/view/monthly_s3_en.php?block_no=47759&view=14
不得不說,你好認真啊。然後,不好意思啊,近來改了上班時間,想說要早睡早起,結果天天都睡到快遲到,結果回留言(及前幾封信)又拖著了…>_<
也多虧有你這般深掘(或說好奇不倦?),我才知道靜留是晴天寶寶,太棒了,貴重的梗(誤)日後必定時刻放進劇本中用用。
不過,我甚少描敘外在,大概也不會扯什麼吧…就連上個月中去京都的體驗大概也沒什麼會用到吧。(果然所謂的作者取材都是作者休息用的理由,取材則是之外的人在做的吧?XD)
> 一時興起,以日本氣象廳網站上的記錄為基準,做了以下的計算(日文網站才有,英文網頁很簡陋,資料不齊全,不愧是做給外國人看的…):
>
> [2] http://www.data.jma.go.jp/obd/stats/etrn/index.php?prec_no=61&block_no=47759&year=&month=&day=&view=
>
> 假設動畫播出那年(2004)會長 17 歲,那她的出生年份就是 1987。這段期間各年的 12/19 當天,京都完全沒有降雪/積雪紀錄。
我看見這段,立刻GOOGLE,嗯,肖兔,火屬。不愧是靜留啊…(咦?)
結果我的重點已跟雪無關了。都是這一年這一天生的女孩的性格……
>另外,白色聖誕在京都過去這二十五年間出現過兩次,分別於 1992 年(只一公分的積雪而已)以及 1995 年(13 公分的大雪)。更早的資料我沒仔細查閱,不過大至可導出的結論是:
>
> (1)靜誕和降雪的關聯度趨近於 0,不是您家的會長大人在捉弄人(照資料來看,她更有可能是晴天寶寶) ;
> (2)在京都度過白色聖誕的機率約為 2/25 = 8%。
>
> 這樣您們還堅持要去京都等雪嗎?
其實等雪是同行的外星人的期待啊!我自身完全沒這樣想喔。老實講要不是因為靜留在這個月份出生,我才不會在冬季去日本哩…OTZ
其實我個人對京都行下雪一事是抱持,『如果19號降雪就好,其餘日子還是不要啦…好冷唷』。
不過實際到了京都後,還真的會期待這個地方撲上白雪是怎樣的光景呢…京都的典雅與奈良的古樸不同,但兩地的四季之情我都想體驗看看呢。
啊,是說,老實講,要不是因為靜留,我本人對日本並沒有特別想去。
年青時特別想去的國度是中國(看古蹟),再來估計是歐洲(中、北及南)。
近年因為體認到中國的古蹟都是創新式維護,就不再有親眼目睹的心情了。
歐洲則限於時間問題,暫時還不會想去。因此,靜留出生的國度,就成了海外旅遊的首選了。
也因為靜留的家在京都,所以,京都的各地風情我都想看看。這並非是為了瞭解,充其量只是想貼近那個生活空間,感受並試著重新確認我心中的京都與實際的落差。
這對創作也許有助,也許無。但對我自身而言,下這個決定,本身已代表一個意義。
> (是說這個圈子的痴情種子很多,情定京都之後大概就一心一意、貫徹始終、至死方休,我這樣慫恿您們遠走他鄉、另投他人懷抱好像很惡劣...)
嘛,才不惡劣。
壞心眼的是我啊,我沒講清楚我的目的,當然會讓好心提醒(淋水)的你自覺多事吧?所以歸根究底,惡劣的是我啊XD
然後如果真要去北國(比如你所住的地方),沒有當地人照應我大概踏不出去……英文弱是主因,副主因(?)則是沒動力呀…我這麼怕冷才不敢去…
> 好奇想問一下--
> 冬季地面結薄冰的日子,京都人會穿木屐走上街頭嗎?(跌跤不會很難看?)夏季艷陽天烈焰當頭,京都人還會穿浴衣和服參加祭典節慶嗎?
有喔!
真的!
在大阪時還沒見到有人穿和服。但一到了京都,僅僅只站在車站,錯身而過的人群中就有一、二位啊,去廁所時也遇見兩位優雅的和服女性。果然穿和服身姿都會很優雅 ̄▽ ̄
我們在京都時雖然不是三步一街就撞見一位的程度,但每天都會在不同地方看見有人穿和服。路上閒散也好,坐公車也好,去車站也好,百貨公司也好,總能看見。當然,京都人不會特別穿木屐上街,但穿和服一定穿木屐,沒有例外。
是說,信再晚點……之前回到哪都忘了…(掩面)
2013/01/03 20:41 by 流 URL 編輯
Re: 京都蔥的話大丈夫喔!
今年八月的團要開嗎?
只有我和我同學加你,才三人應該不算太多吧?
> 是說,沒研究好特產果然是觀光客失格吶,下回有經驗了應該可以準備的更好。
嗯……
我也不知這個京都特產OTZ
下回定要在出發前做足研究!
> 另,你不是說2013要當自宅警備員嗎?XDD
> 結果已經準備好了喂!
因為是老友的期待嘛…她不喜歡東南亞,又覺大陸一定很擠(兼且創新式維護古蹟),所以海外旅行首選也是『如果我去日本就跟著來』嘛…(結論是,有朋友同行的就去XD)
是說,她也還沒出國過。所以今年八月,一樣有個初心者啊XDD
2013/01/03 20:48 by 流 URL 編輯
會長的出生年份考察
由於 Sunrise 劇組似乎沒有為故事設定確切的年份(至少我沒查到),以下只能就現有的資料,更仔細地推測媛季發生的可能年代範圍。
/*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一)最早的可能年份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*/
首支可拍照/錄影的手機為Sharp J-SH-04,2000 年十一月份於日本上市 [1],就算千繪、奈緒等人神通廣大,第一個能取得具備鏡頭的手機的春/夏季在 2001 年。
/*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二)最晚的可能年份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*/
故事發生在未來也未嘗不可,但劇中某些人持有的手機,是天線外露的直立式機種,應該是九十年代末期至二十一世紀初期流通的 2G 手機,不可能將時間推移至太過遙遠的未來,因為日本目前的行動通訊服務以 3G 為大宗(部分 4G),2G 手機已在去年正式走入歷史了。
請參照日本電氣通信事業者協會(TCA)的資料庫當中登錄的「携帯電話契約数」[3]。
最晚完成升級的移動通信企業似乎是KDDI(見 [4],日文好像是說執照到期,所以不再提供 2G 服務──不知有無讀錯?TCA 的資料顯示,2012 年七月份尚在、但八月份就不見 au[cdmaOne] 了,該是在這段期間內完成了轉移);NTT DoCoMo 的 2G 服務廢止於 2012年三月,而 SoftBank 更早在 2010 年便終止了 2G 服務。
換言之,那種古董級手機還能通話的年份是 2011 年。因此,媛季發生的可能年份為2001 至 2011 年之間;會長出生的可能年份為 1983 至 1993 年之間。
/*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三)合理的年代範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*/
有鑒於日本 3G 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在 2009 年便高達 95%,媛季發生於 2011 年的機率委實不大。故可依照 2G 手機在這段過渡期之間的使用率,縮短先前推斷出來的年代範圍。至於要以多少市場占有率作為最低限度來計算出最晚的「合理」年份,我翻了一下從前的筆記:
(<== 以這專記瑣碎細節的傢伙看到的部分來說)劇中出現的十一支手機當中,有三支屬於這種天線外露的直立式老舊機種,分為舞衣、碧、奈緒(這小妹妹擁有兩支手機,一支日用,一支狩獵用嗎… @@)持有。因此我以為 2G 手機至少還保有 27% 的市場占有率的年代,就算合格。(出現最頻繁的是天線內藏的翻蓋式手機,光憑外表很難判斷其年代頻數,只好捉那個古董級的來開刀)
向 TCA 調閱了 2001 至 2011 年間,每年十月份的資料來統計 2G 手機使用率,統計結果是:
2006 年:37.40%
2007 年:19.03%
媛季發生的年份在 2006 年之後的可能性還是有,但機率偏低,我認為可以將故事發生的「合理」年份往前修訂為 2001 至 2006 年之間,所以會長出生的「合理」年份為 1983 至 1988 年。
/*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四)最後,大家關心的重點(好似只有我關心吧?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*/
會長誕生時到底有沒有降雪?
在合理年代範圍內,答案仍舊是沒有。氣象廳上記錄的資料,12/19 這一天的京都天氣如下:
年份-昼(06:00-18:00) / 夜(18:00-翌日06:00)
1983-晴 / 降水なし
1984-曇時々雨 / 降水なし
1985-晴 / 降水なし
1986-曇時々雨 / 雨
1987-晴 / 降水なし
1988-曇一時雨 / 時雨
會長是晴天寶寶和雨天寶寶的可能性相當唷。另外,以一句話總結靜誕的天氣就是:「陰晴不定,難以捉摸」。
(↑ 瞎掰了一大串,為的就是這句重點!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Reference:
[1]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7%9B%B8%E6%A9%9F%E6%89%8B%E6%A9%9F
[2]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7%A5%E6%9C%AC%E6%89%8B%E6%A9%9F%E6%96%87%E5%8C%96
[3] http://www.tca.or.jp/database/
(我以通信標準來分類:「PDC」和「cdmaOne」為2G 技術,「W-CDMA」和「CDMA2000 1x」為 3G 技術。當然還有不 2 不 3 的 2.5 G 或 2.75 G,但我不知道這些使用什麼通信標準,TCA 的資料庫中也沒看見以上四種之外的名稱,就容我略過不深究。)
[4] http://www.kddi.com/yogo/%E3%83%A2%E3%83%90%E3%82%A4%E3%83%AB/2G.html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附註:這篇年代考察不嚴謹,別太認真對待啊!數字都是真的,但計算方法有點問題,例如 27% 這個 threshold 是瞎掰的,樣本數過少,有可能通通都是離群值 outlier,理論上不適合作為推測基準。(其實照數字來看,個人覺得 2002-2004 比較可能,再說我也瞧不出將故事設定在未來的必要性)也許還可以藉由觀察電腦樣式、汽機車、建築風格等縮短年代範圍,但這就得請熟諳日本文化的人現身說法了,我只會查數據…(其實是因為手機的生命週期短暫,胡謅起來比較有模有樣,不像那幾台莫須有的 Ducati、豪華轎車、厚重的筆電都能使用很久,就算現實中有類似的樣式也很難做判斷)
當然這篇年代考察的前提是「場景設定與現實中的日本符合」,說不定未來真有長相那麼復古的 3G、4G、2+n G手機、又或者劇作家意在改造歷史上的日本也不一定?話說…作家會為了寫故事而大費周章地查氣象記錄嗎?
(<== 這位讀者專職找碴 @@")
氣象廳和電信局取得的數據表格我都有留著,有興趣可以向我要(雖然我想大概沒人這般無聊,不過嘛…氣象資料固然易查──漢字很多,又使用了不少國際通用的符號──但電信資料還挺難找的…)
新發現!
http://www.data.jma.go.jp/obd/stats/etrn/view/hourly_s1.php?prec_no=61&block_no=47759&year=1989&month=12&day=19&view=p1
1989/12/19 的天氣為:曇時々雪/曇一時雪;還是「初雪」唷。當日某些時刻有「しゅう雪」和「雪あられ」的標示(英文是「shower snow」和「sleet」,前者是著物即溶的毛毛細雪,後者應該不算雪,雖然也是固態結晶)。真要會長作雪姬的話,那她就得在 1989/12/19 挑準時辰降臨人間(這畫面美極了…自我陶醉中)
2013/01/16 07:46 by L. URL 編輯
會長生日我完全憑私心!
咳,好,不得不說,近來沒看見你出現我一直在想:你應該很忙吧?我一直睡大頭覺毫無動靜總算惹人厭了……
結果是跑去考據來著!這個資料量,我真的是太吃驚了XDD
看完一整個大滿足。
我寫文前若有不懂的、不瞭解的,我會去找資料『參考』,但絕大多數還是自行擬定。畢竟,過與不及都不好。強求與整個世界同調,那種能耐我是沒有的…^_^"
嗯,總之,靜留生日下雪與否,就視為平行世界的一種可能性吧。不過,我絕對私心認定她是1987/12/19出生的唷!
(因為1987是兔寶寶呀XD)
2013/01/16 10:09 by 流 URL 編輯
您您您...真的有在睡大頭覺嗎...回文速度也未免太快了......
(<== 這隻草食性的熊寶寶一天要冬眠至少十二個小時,今生也好,來世也罷,注定擺脫不了與睡蟲的這段孽緣啊)
狐狸信仰、龍蛇差異、mistletoe 的相關文獻尚未消化完畢,但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 ,沒察覺上回留言已是半個月前的事了。 還有天天跑出去找 Duran 玩──陪 Duran 奔跑衝刺,跟 Duran 一起在雪地裡打滾挖洞,看 Duran 追咬自己的尾巴打轉──這就是近來在忙的事。
(Duran 是一隻很乖很溫馴的 Husky(or Malamute?),飼主不明,在一個下雪天跑到我窗口探首哀鳴 。當時正在查閱狐狸和狼犬的資料,突然想到夏樹的 Duran 大概就是這般體型模樣吧,是否也這般乖巧可愛呀… 故擅自喚牠為 Duran。等會兒傳 Duran 的玉照給您鑒賞,但是不可以愛上牠喔,不然我會很困擾的。^_^)
會長作兔小妹的話,那夏樹不就成了龍女?再加上「狐狸+狼犬」這個動物組合,感覺上您似乎希望您家的會長大人被欺負(這樣難道比較可愛?)?反正哪一年出生都與我無關,就算年紀沒比我小,我仍會將會長當小孩子對待( 兔小妹,乖,摸摸頭~)
(<== 這沒大沒小的傢伙才是小孩子吧!)
來個 interlude。
(1)官方有規定會長一定要在京都出生嗎?說不定她是在德國出生、日本長大?(conceived in Germany, made in Japan… 這個組合真讓人難以抗拒 >.<)
(2)所謂的「京都腔」──廣義上的,還是就進藤女士為會長配的音來說也可以──指的是某種特定的古代方言(dialect),還是有別於標準音的特殊口音(accent)?通行於京都市某特定區域(現今的京都市占地 827.90 km²,古代京都的規模該較小吧)抑或通行於整個京都府、關西地區?和所謂的「大阪腔」、「關西腔」相同嗎?
小人一直不解為何很多作者愛拿京都腔作文章──這莫非是什麼罕見的、瀕臨滅亡的方言,精通京都話代表此人出身不凡、有深厚的文化教養?還是京都話是傳統說唱藝術(e.g. 和歌、京劇、歌舞伎)的演唱腔调的基礎(所以才說京都人說話像低吟淺唱般悅耳)?
(這個問題好像很難……我只是有種感覺,某些寫手對京都腔的描述,有點像武俠/歷史小說家對吳儂軟語的描述:「軟糯甜媚、婉轉動聽」。這一說法的由來,好像是從前民俗音樂和各地方言相結合,逐漸衍變出各種戲曲聲腔,而今崑曲的某些聲腔會添加吳音、半說半唱的蘇州評彈這類地方曲藝即以蘇州話表演,語言和音樂互相影響,細節記不清了,得請教一下藝文界的朋友。Don’t quote me on this.)
(3)日本女性穿和服的時候,髮型是否在不同時機場合有不同規定?還是搭配個人心情隨意變化?會長大人劇末穿那套紫色和服的時候沒有將頭髮梳成髮髻(其他時候好像有,她穿過很多套),夏樹則是綁辮子,我很久以前就想問這是為什麼?
(您在京都街上看到的,不會都是初次體驗日本傳統服飾的遊客吧?)
(4)有人寫過會長的成人式嗎?印象中《Scarborough Fair》那篇只有寫到兩人共飲為她的成人式釀造的清酒而已(其實個人覺得月下獨酌的意境更美,可惜您不會讓這種事發生),有點想知道那會是什麼樣的場景。(剛查了清酒的資料,哇,嚇死人,酒精濃度竟達 15%!近半數的東亞人群明明因為基因突變,酒精代謝反應的過程會造成毒素大量囤積體內,常喝這種濃度的酒難道不會太傷肝臟嗎?日本平均壽命竟然高居全球第一(加拿大屈居第十),真令人不解啊……三大死因癌症、心臟病、中風也不完全跟酒精中毒有關啦,我還是覺得這個國家好詭異 =.=)
言歸正傳。如果我說,我在乎的是京都雪景,會長生日只是順便,您會不會很失望?
(補註:下面這個解釋很雜亂瑣碎,對不起,某笨熊尚未睡醒… >.<)
事實正是如此:小人肖想京都久矣,最近打算參加一個繪畫比賽,考慮以千年古剎作參賽主題,花了不少時間查找京都的資料,平均年度降雪量當然是重要參考之一。因為沒實地造訪過,所以更憧憬,但也因為沒實地造訪過,所以畫不出京都風光。正在煩惱上頭,便將靜誕氣候考察當作解悶的消遣……
我會執著於雪景也是因為,自然事象容易激發聯想(跨感官 cross-sensory 的感覺經驗),對天生缺乏想像力、理解力差的人而言,是很方便的輔助工具。許多概念,單以語言平鋪直敘無法理解,經由隱喻、象徵、襯托這些技法烘托後卻比較能吸收。以我來說,那些從頭到尾不知在愁些什麼的詩文,帶入曉風殘月、寒霜朔雪之後,讓物象延伸到意象,感情心境形象化後常常會在一瞬之間心神領會,所以之前才會以「初雪過後、萬籟俱寂」這種有色彩、有溫度、有聲音的描述,來解釋這裡給我的「乾淨」的感覺(您明明就沒親眼見過雪花飄,居然還能懂得我的意思,理解力真是太強了)。不知何人開始托物寄情,我一直覺得發明這些修辭技法的人們一定是天才。
靜誕是否有飄雪不是我關注的重點,但主角難忍相思情懷時,我會努力把白雪加入畫面襯佳人,不能下雪至少也要降雨、起風、雲湧,因為這樣才能借景生情,比較美,也比較好懂──我這也全憑私心!(說穿了就是語言白痴的無理取鬧)
日前看到一張讓我有點在意的新聞照:日本女孩穿著和服,打著傘,踏雪參加成人式。
http://www.lapresse.ca/photos/201301/15/12-9675-photo-de-la-journee-du-14-janvier.php#633534-deux-jeunes-femmes-kimono-route
前一刻還在想:日本人下雪還會打傘,真是雅緻啊……(是說日本下的可能是酸雪,不遮一下還得了 =.=),下一刻思緒就跳到《洛神賦》裡的一句「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」,突然腦中有什麼連上線了,遂翻閱全文。讀到「瑰姿豔逸,儀靜體閑。柔情綽態,媚於語言。」時心中一動,洛神的神韻風儀似乎與會長的形象相符?
接著腦中就浮現一幅畫,右下角是身著和服的年輕女子的背影,在細雪中、了無人跡的參道上靜靜思念等待、追昔憶往;左上方題句取張先「心中事,眼中淚,意中人」詞意:
素手執傘,雪清玉瘦,凝愁望斷天涯路
一寸柔腸,萬縷相思,彩箋難托離恨苦
──這畫境很詩意盎然對吧?叫人怎能不陶醉呢~
(<== 這個畫期都排到下下下輩子的傢伙,待畫生出來之後再來自我陶醉也不遲)
一般靜迷總說會長是名門閨秀,天資聰穎,優雅高貴,風姿卓越,然說都是各位在說,到底是哪種氣質,有多出眾,怎麼我都瞧不出來(慚愧),直至今日才後知後覺地領悟到,會長竟是京洛風流絕代人。我好像慢慢能理解那個「靜留很美」的感嘆從何而來了,雖從未細讀過日本詩文,不清楚大和撫子被塑造成何樣,如今想來應離華夏文化的古典仕女形象不遠。(我對古典仕女的印象是:生於官宦世家或為書香門第才媛,具備深厚的藝文涵養,琴棋書畫詩酒花,縱非藝藝皆擅,也得精通一二;品貌風流,舉止高雅端莊,待人親切體貼,處事穩重得體──唉,怎麼好像在選下任王妃,金尊玉貴似的,都什麼年代了,誰還講究就麼多品第規矩?)
不過,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期待,絕大部份是由父權文化來界定的,不外乎就是賢慧順從、刻苦耐勞這一類脫不出男尊女卑的枷鎖的特質。您家的會長大人是出名的表裡不一,崩潰後的作為稱得上驚世駭俗、背離中道,且具有自我意識,可謂傳統又現代,還真難以古典仕女一詞蔽之。況且,會長也沒那些習文不習武的少女般嬌似弱柳扶風。
重整一下,這裡的聯想程序可能是:
新聞照 →
京都別名「洛」+您的大名「流」+「雪」是這兒探討的主題 →
「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」+《洛神賦》 →
「狐疑」 →
「狐狸是美德的象徵」 →
會長+上面那張不會畫出來的仕女圖 →
對「靜留很美」的領悟 (Q.E.F.)
(好混亂的演繹過程 =.=)
(鴛鴦獨宿無法雙飛,這種畫面還是在腦中構思就好,生出來一定會被諸位恨死。不過本人就是偏愛這種悲歌格調,總覺得那些帶有遺憾的人類情感,搭配上萋萋青草、鬱鬱黃花就成了一幅意境幽深,情韻無窮的寫意畫。哇哈哈,there must be a demon in me! )
之前在思考會長跟狐狸有何關聯的時候就很想問,古代「美德」的定義為何?另外──這個問題或許頗具爭議性──動畫中可看出會長具備何種美德(中國狐狸代表的那三德──中庸之道、尊卑秩序、不忘根本──光憑那些全部加起來可能不足十五分鐘的鏡頭,無法推斷出來吧)?美德字義上作「美好的品德」解,泛指任何人格上好的、正面的特徵,即現代人口中的「優點」嗎?又或者美德一詞,除了內在的道德品性,同時還涵蓋了某些外在的談吐修養、言行舉止當中的特質?有美德的人(即聖賢?)和儒家所謂的君子淑女有分別嗎?
在我的認知當中,美德近似英文中的「virtue / moral excellence」,其評價標準因不同道德體系而異,基督教文化圈的道德觀與一神信仰息息相關,與七宗罪(seven deadly sins)相對應的七美德(seven virtues)便和儒家文化圈的四維八德定義不同,範圍不一。又如某些道德體系的標準極注重入世精神,德性高尚者必充滿救人濟世的熱忱,胸含慈濟天下的襟懷(有點像歐洲中古世紀盛行的騎士精神),不得獨善其身,孤芳自賞。
姑且別細究這些約定成俗的文化產物,私以為會長離 virtuous 還有點距離,至少是有點瑕疵的人,與其說會長有高尚的美德,不如說她有良好的教養是不是比較恰當?單論外在美,會長雖恐未及洛神那般極致(與洛神同等級還算是人麼?曹公子才高八斗,七步成詩,聚眾美於洛神一身,要後世女子如何見得了人啊),但靜時如姣花照水,又有以茶為伴的生活情趣,頗有溫文爾雅的淑女形象(好吧,我得承認我對會長的品行操守有點意見,雖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,然而美德不正是聖賢該俱備的嗎?)HiME 世界中,德性較為高尚的大概是重視紀律秩序、樂於鋤強扶弱、且責任心重的珠洲城遙吧,惟言行舉止有待加強(動不動就對「上司」和師長拍案叫嚷,嗓門也真夠洪亮)。
這讓我想到英國文化圈所謂的紳士理想:傳統的「gentleman」自幼接受博雅教育的陶冶,鑽研人文七藝,目的在於成為有修養、內涵、見識以及深厚人文素質的文化人。英國博雅教育擁護者 John Henry Newman言及紳士之道時曾如此描述他眼中的「gentleman」:
「It is well to be a gentlemen, it is well to have a cultivated intellect, a delicate taste, a candid, equitable, dispassionate mind, a noble and courteous bearing in the conduct of life.」(引自《The Idea of a University》第五講。這本書我也沒讀完,不太認同博雅教育的必要性,不過他的文筆優美,有一陣子酷愛讀他的文章)
Newman 區分了世俗生活中的教養(君子淑女俱備的特質),和神學意義上的道德(聖人俱備的特質)之間的差別,也說不宜以文化素質充當良知美德。華夏文化的君子概念讓我很困擾的一點是,除了教養之外,似乎對德性也有嚴格的要求;空有優雅的談吐、得體的舉止,但心懷不軌意圖不良者,會被冠以「偽君子」之稱(譬如《笑傲江湖》裡的「君子劍」岳不羣)。這難道是說,華夏文化的君子俱備聖賢的道德屬性,聖賢卻未必有君子的文采,所以君子文質兼備,內外雙修,是更理想的人格典範?(可是怎麼我的印象是,聖賢的道德水平之高,非常人所能及, 凡夫俗子祇能仰望聖者頭頂神聖的慈悲光環,雖不能至,然心嚮往之。君子淑女的成就境界反倒較易為人達到。)
噢噢噢好複雜噢(頭腦混亂中)……眾多哲學分支當中,我最討厭也最不擅長的就是倫理學了(再說,笨熊僅是一隻略懂中文的西洋熊,向來不喜孔孟思想,古希臘的 virtue ethics 還比較好懂咧)。還有我剛發現,我們來來去去談的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和狐狸傳說,不是日本傳統啊!會長的德性如何,且留待專人分解(i.e. 不幹了,大腦罷工去也)。
其實是我不太想深思這個了不得的禁忌問題啦,反正我是那種盯著各種狐狸的相片瞧了老半天,也不能理解美德是什麼東西之人,倒是很清楚可愛該是什麼模樣,老是在螢幕前哇哇鬼叫,尤其是那些小 puppies,啊啦啊啦,真是可愛到我見猶憐,這叫人類情何以堪哪…
咦,好像離題了?(本篇留言根本徹頭徹尾都沒個統一的主題吧…)
總之,踏雪一幕讓我領悟到,原來會長是美人(妙哉美極,小人要是身為正常人,大概也很難不動心,可惜小人對動植物的興趣遠比對人類濃厚 XD)。還有,小狐狸很可愛。(啥!?)
(<== 大膽刁民,竟敢無視會長大人的氣質魅力,簡直大逆不道、罪不可赦。來人啊,拖出去斬了!)
(這又不能怪我,會長的戲份那麼少,她的種種性格以及品德涵養,神仙(編劇)才能完全掌握吧。再說會長的氣質魅力好像從頭至尾只是 everywhere implied, but never professedly declared,反觀夏樹與黎人的人氣倒是在戲中強調好幾次。本人看戲向來不注意人物,一直以來僅僅把會長當成動漫故事裡滿街跑的超能力少女,兼喜歡將和服當便服穿的怪人而已。)
這麼誠實坦白會不會被會長後援會的會員們被丟石頭啊?
2013/02/08 18:07 by L. URL 編輯